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全国多地将陆续开启丰收模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受灾地区粮情跟踪调度,及早做好秋粮收购准备,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指导,统筹推进粮源调度、储备轮换、库存投放等,认真做好粮食保供稳价。
水稻进入破口抽穗期 智慧农业助力增收
眼下,江苏淮安的485万亩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当地通过推广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助力秋粮丰产丰收。
在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的这处稻鸭共生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作物智能监测预警设备进行维护调试。
淮安区施河镇种粮大户 林介鸿: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及时地联系专家,第二个专家可以及时地联系我,发出预警信息提示,提醒我们病虫害的防治。
在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的凌桥大米生产基地,种植户唐亮正按照“5G+无人农场”的智能虫情监测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指挥农机手开展水稻破口期前的第一次飞防。
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徐海斌: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对农田的生长环境因子实时监测和作物长势长相的跟踪。然后根据作物的长势长相,我们请签约的农技专家,给农户进行针对性技术指导。
秋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如何力夺丰收?
当前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除局部出现洪涝灾害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在这个关键节点,如何力夺粮食丰产丰收呢?来听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左右,确保秋粮丰收对保障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目前秋粮长势总体正常,但也不能放松,要统筹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是今年农业气象灾害较多,呈现多灾并发的特征,下半年防汛、抗旱、防台、防病虫害等任务都较繁重,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田间调查,全面做好粮食生产管理,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统筹力度,全面做好收割、脱粒、晾晒、风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只有扎实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全力抗灾减灾 力夺粮食丰收
今年我国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复杂。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加大农资供应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农技指导,组织农民积极补种补救,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华北东北地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
目前,东北华北受灾各地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加强对农民的农技指导,积极补种补救,做好防灾减灾,加快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是我国秋粮主产区。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同成立的专家组,深入56个重点乡镇,对过水农田逐一进行“监测体检”,并现场“开方抓药”,帮助农民通过田间管理减少损失。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 曹士亮:我们看穗部以上叶片还在生长。可以喷一些叶面肥,像磷酸二氢钾,促进它灌浆。
今年辽宁全省水稻面积近八百万亩,眼下正是水稻灌浆期。当地政府指导农户在降雨间歇及时清沟排涝、分类追肥,尽快清理好受灾田块投入生产。在铁岭县双井子镇排水站,四台水泵同时作业,昼夜不停加快排出农田积水。
铁岭市铁岭县双井子镇副镇长 张轲:目前,我们排水站共排水20万立方米,并积极补种抢种,全力保障14万亩农田,能多抢一亩是一亩,能多收一成是一成。
在河北沧州,当地制定了《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明确救灾救什么、灾后重建建什么,确保灾后农业生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并按照“一村一策”“一场一策”原则,指导落实落细农业抗洪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措施。
沧州市献县西刘庄村种植大户 赵政传:在政府的协调之下,第一我们在田地里已经开了排水渠,尽量把水排出去。第二通过无人机飞防,为玉米补充养分。
在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当地学校、工厂、企业等多个公共场所设立晾晒点,专门为仅有一河之隔的河北清河县、故城县等受灾农民提供粮食烘干、临时收储等应急服务。
德州市武城县粮食应急收购点负责人 张基民:烘干出来的就是我手里这样的12.5(%)水分,达到国家标准,通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两天时间内全部烘干完成,抢回了6000多吨粮食。
吉林舒兰: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
前段时间,吉林舒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当前,舒兰市积极组织力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还有一个月时间,当地就到了秋收期。由于部分乡镇机耕路损毁严重,村民的农机无法进入田间作业。舒兰新安乡的帽山村有20公里的机耕路受损,连日来,当地抢抓晴好天气进行修复。
新安乡帽山村村民 王树忠:我们全村的老百姓全部出动,在家的不管老少都来了。
从8月23日开始,新安乡已累计修复机耕路40公里、桥涵60处。
新安乡副乡长 孙海林:把这些险工险段进行一次加固除险,确保等到秋收的时候老百姓能拉出来粮。
持续会商调度重点地区防汛防台风工作
今天,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等部门会商调度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部署重点地区防汛防台风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26日至28日,四川东部和南部、重庆、贵州、陕西东部和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湖北、苏皖中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此次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大、局地可能有极端强降雨,西南、江淮等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城乡渍涝等风险较高。9号台风“苏拉”路径变化不确定性较大,防汛防台风形势复杂。
会商强调,当前仍处于汛期,要健全高级别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科学有效应对,确保防洪安全。要持续抓好江河洪水防御,强化江河堤防巡查防守,把中小水库安全度汛作为重点,发现险情及时抢护、有效处置,加强降雨影响区内施工营地、涉水路桥、旅游景区、野外宿营地等场所人员管理,落实城市地下空间、低洼地带、内河水网排涝防护措施。
此外,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要密切关注台风“苏拉”发展趋势,落实防风避险措施;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要积极做好抗旱工作,千方百计减少干旱对工农业影响,坚决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当前汛情影响下 如何稳保口粮安全?
在海河和松辽流域部分地区遭遇强降水的同时,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现在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30多天,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秋涝、台风、霜冻、病虫害等多个关口,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艰巨。如何稳保口粮安全呢?继续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魏后凯:在当前汛情影响下,稳保粮食安全,既要树立信心,又要多措并举。一是树立信心。近年来,中国口粮自给率都超过100%,谷物自给率都在95%以上。粮食储备充足。总体上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仍然是有充分保障的。二是要多措并举,汛情会对粮食收割等造成影响,要做好科学预案,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好农资的供应调配等等,搞好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减少各环节的损失,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中新网忻州8月27日电 题:“8.23”山西大巴事故处置纪实:“橙色力量”的112分钟极速救援
中新网记者 陆祁国
8月23日,一辆载有32人的大巴在沧榆高速山西段凤凰岭隧道内碰撞隧道壁。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消防救援大队、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消防救援站合力展开112分钟极速救援,累计救出11名被困人员。
消防员带着救援器材在车缝中奔跑
8月23日17时许,沧榆高速凤凰岭隧道(榆林往沧州方向)发生大巴碰撞隧道壁事故,有人员被困。
接到报警后,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队119指挥中心调集五台县消防救援大队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消防救援站同时出警。
17时35分,五台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王皎带领第一批队员紧急出动。
距离凤凰岭隧道入口大约2公里处,因路面滞留大量社会车辆,“体型”庞大的消防车无法通行应急车道而停了下来。从隧道口到事故现场,还有2公里路程。
消防员拖着救援器材箱奔跑。五台消防供图
“除了驾驶员,其余所有人员立即下车,带上必要的救援器材跑步前进……”王皎下达徒步行进指令后,五台县消防救援大队干部毕升独自跑步前往现场开展侦察,其余队员有的抱着救援器材,有的抬着救援器材,还有的拖着救援器材箱,在滞留车辆缝隙中左右穿插,快速行进。
“现场情况紧急,大家尽量加快速度。”毕升徒步4公里跑到现场后,发现大巴受损严重,共有11名乘客被困车内,遂向后续队员发出指令。此时,后续队员已徒步2公里到达凤凰岭隧道入口。
25分钟救出6名被困乘客
18时31分,救援行动正式开始。因大巴车门无法打开,消防员从车窗部位爬进车内。
最先获救的是2名老人,他们伤势较轻且所处位置易于救援。18时38分,第1名乘客获救;18时41分,第2名乘客获救。
紧接着,救援目标转为大巴左侧的2名女性乘客。她们头部受到撞击但身体未受到挤压。18时43分,第3名乘客获救;18时48分,第4名乘客获救。
大巴第4排过道处的2名女性被挤压程度相对较重,其中一人脚腕被卡在座椅下,另一名腿部受挤压。消防员通过剪切座椅、扩张作业,使得被困乘客可以舒展肢体。18时51分,第5名乘客获救;18时56分,第6名乘客获救。
消防员合力托起生命。五台消防供图
因大巴车体较高且获救乘客只能从车窗向外转移,每一次有乘客获救,站在车下的消防员和高速公路工作人员都会高高举起双手,有时徒手抬人,有时用担架抬人,确保救援无缝衔接。
第6名乘客获救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消防救援站队员到达现场,两支救援队伍形成合力。
11岁女孩的暖与被暖
救援行动结束2天后,五台县消防救援大队干部王永亮又一次和队友说起“11岁女孩的暖与被暖”。
王永亮所说的11岁女孩,与其母亲坐在大巴左侧第3排,她们的腿部受挤压严重。其中,母亲头部受撞击已昏迷,女儿神志清醒。
“消防员叔叔,先救我妈妈!”看到消防员走近,难掩恐惧和疼痛的女孩重复着这句话。
因女孩母亲身旁几乎没有救援器材的操作空间,几名消防员合力将座椅搬倒。19时2分,女孩母亲成为第7名获救乘客。
消防员用手捂住11岁女孩眼睛,避免其受到刺激。五台消防供图
解救11岁女孩时,为舒缓其紧张情绪,一名消防员轻轻抚摸着女孩头顶,同时用手遮住其眼睛。
其后,消防员不断调整扩张作业位置。随着救援空间一点点变大,19时9分,女孩成为第8名获救乘客。
消防员钻进座椅缝隙破拆
由于救援之前消防员带着救援器材长距离奔跑加之连续救援,前8名乘客获救时,消防员体力透支严重,有些消防员汗水流进眼睛,只能频频眨眼缓解不适。
“大家坚持一下,一鼓作气,力争早一秒完成救援。”王皎说,彼时,对于时间的把控,他们已经不能论分,只能论秒。
第9名获救乘客的救援相对容易一些,消防员剪断安全带将其救出。相比较而言,其余2名乘客的救援难度就大了很多。
消防员施救的第10名乘客坐在大巴左侧第2排靠车窗部位,其头部受撞击严重。为避免其颈部、头部二次受伤,消防员从后侧扶着其头部,另一名队员钻入座椅缝隙进行破拆。
王皎告诉记者,一个扩张器重达40斤,消防员需要长时间以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进行扩张,对体能、技能都是一种考验。而且,扩张过程中还要顾及前排被困乘客不受影响,难度很大。
19时20分,第10名被困乘客获救。
消防员利用绞盘牵引对被困驾驶人进行救援。五台消防供图
在本次事故中不幸身亡的大巴驾驶人,双腿被完全挤压。消防员尝试了多种破拆方式均未奏效。见此情形,王皎指令利用消防车绞盘对大巴车头受损部位进行牵引。
外力牵引的同时,其余队员在车内配合进行扩张作业。19时27分,大巴司机被救出。至此,“8.23”大巴碰撞隧道壁事故中的11名被困人员全部救出。(完)